都の彭官方网站
 
防辐射涂料·吸音涂料·隔音涂料·内外墙涂料
  客户案例

 

低频噪声:法规管理的空白

2007-09-05 作者:工人日报记者陶映荃

     由于对低频噪声的无知,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推广的看似节能的一些建筑材料,造成房屋从墙体到门窗的隔声效果都极差,对于开发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受害者。

     家住北京雍和家园的刘女士没想到,因为二环路上隆隆噪声,她家安装了隔声门窗后,仍觉得如同睡在大马路上。

     经北京欣飞清大建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专业噪声检测,刘女士家卧室的噪声达38分贝,这种噪声足以让人夜间烦躁不安。原来,她家楼下是这座楼的一个泵房,里面有三台水泵及管道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大楼里的污水处理,这些泵及管道全部祼露,没有经过任何隔声处理。

     专家指出,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上,它是当前城市主要噪音污染源,尤其是居民住宅中,低频噪声源主要有:水泵、电梯、变压器、中央空调(包括冷却塔)及交通噪声等,低频噪声穿透能力极强,它会引起头痛、失眠等神经官能症。

     据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王江华老师估计,由于我国现有的民用住宅规划多建在公路、铁路及机场等交通要道周围,导致目前北京城区有超过约100万的市民在日夜忍受着交通方面带来的噪声污染,而国家现有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及监测又对低频噪声重视不够,导致环境噪声的真正杀手低频噪声尚处于管理空白,使得深受其害的人们又投诉无门。对低频噪声的认识尚在盲区。

     日前,记者在汇集隔声窗企业大全的北京居然之家观察发现,这里虽然汇集了国内外知名隔声窗品牌,但每家企业的销售人员都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产品所真正能够达到的隔声效果。他们的卖点在于窗框结构材料是铝合金还是塑钢、五金件是否进口,以及玻璃的厚与薄等材料的不同。

     在面向公众的清华大学建筑声学网的BBS上,记者看到许多消费者前来咨询:为什么花了不菲的价钱订购的名牌隔声窗,却不能抵挡窗外噪声?

     对此,建筑声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负责人燕翔解释说:“由于经济发展所限,国内对于低频噪声的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在生产领域,目前绝大多数隔声窗企业以为解决低频噪声的问题是玻璃是否真空、厚薄及五金件的质量。”

     他说:“其实,它是一个综合的复杂声学问题。在机场、铁路及公路交通等不同噪声环境下,所选用的隔声窗构件与玻璃及五金件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噪声环境中的建筑,决定其使用的门窗构件这种有针对性的组合,才能解决特定环境下的噪声问题。”

     北京一幢售价在2.5万元/平方米的高级住宅楼,其隔声窗采用每平方米700元的断桥铝材料,窗外安装了进口的隔声窗帘,墙体结构也符合国家标准,但室内的噪声仍超过45分贝。专家分析说,虽然开发商采用高标准建筑材料,但由于缺乏针对性,高消费并没有解决这座楼房的低频噪声问题。

     一家知名开发商在北京西北某交通要道旁开盘了40多幢别墅,多年卖不出去。经专家测定,该建筑的墙体框架结构采用所谓节能型陶粒砖,其墙体隔声效果只有35分贝。专家指出,纵然进行门窗改造,也不能解决这些楼盘低频噪声严重的问题。

     北京欣飞清大建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猛虎说:“由于对低频噪声的无知,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推广的看似节能的一些建筑材料,造成房屋从墙体到门窗的隔声效果都极差,导致这样的劣质楼房根本卖不出去。因而,对于开发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受害者。噪声治理标准指日可待。

     从2007年8月1日起,北京市出台政策,所有销售的新楼盘必须在买卖合同中,明确标注建筑隔声情况和所在地声环境状况,售楼处也应该提供反映这些情况的文件。未按要求明示或不如实明示的,市建委将按违规进行处理。专家指出,这是北京市针对日益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采取的重要措施。

     专家进一步解读这个规定说:北京市强制对于住宅环境的缺陷公开标示,就是在对消费者打预防针,提醒其在购房时就应该注意到所买房屋的问题。如果这类有噪声缺陷的住宅还在畅销,只能说明现阶段消费者对于住宅需求量过大,还来不及考虑噪声环境问题。专家预测,这种现象至少五年之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今后,环境噪声严重的楼市肯定要萎缩。

     记者了解到,对于建筑隔声标准,早在1988年3月就由当时的国家计委发布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并于当年11月实施;2005年7月,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建筑隔声评价标准》,对于公路、铁路与飞机场周边隔声构件与普通地段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噪声源检测标准也有所不同。

     据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王江华老师介绍,我国有关噪声的法规既多又全,问题在于对这些法规的执行严重滞后。据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以后竣工的房地产项目根本没有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噪声检测与验收。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树君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1988年制定的为全国住宅、学校、医院及旅馆等四类建筑中主要用房的隔声减噪设计国家标准,迄今已有20年历史,它是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的。如今已明显滞后,如室内允许噪声级:卧室、书房≤40~50分贝;起居室≤45~50分贝。目前,该标准正在进行修编,可望年底正式上报。新的标准不限于国内的现有情况,更要着眼高标准并与国际接轨。”有章可循的低频噪声治理。

     对噪声环境的重视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据专家介绍,在发达国家,对低频噪声问题的关注已有半个多世纪,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住宅建筑项目从一开始就有严格的环保审批,在居民住宅、医院、学校等周边的铁路、机车都要做隔声处理,启动时引发巨大低频噪声的公交车甚至严禁在社区内行驶,对公路交通则采用阻尼材料铺设路面,使整个环境噪声能降低五六个分贝。

     记者从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了解到,目前,送到该中心进行专业声学检测的所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隔声产品,目前都没有真正解决低频噪声的隔声问题。虽然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消费者不辨真伪,但目前仅北京欣飞清大建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一家与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进行了两年的低频噪声隔声实验。走出了隔声窗脱离不了中空玻璃的概念误区,采用从墙体到门窗结构材料到五金构件和玻璃综合入手解决低频噪声的声学方法。

     正是从宏观规划上首先就限制了居民住宅周边的环境噪声源,使得国外的企业不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用于隔声窗的研发制造,而我们当前面临的则是环境噪声在前,治理在后,才出现隔声门窗市场极其红火。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不仅负债买房,还要为二次装修投入巨额资金,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令人痛苦不已。